據報道,本月底,我國芯片銀行卡的使用將告別“刷”卡轉向“插”卡,明年將逐步停止新發磁條銀行卡。目前,銀行卡換“芯”正在加速,然而全國銀聯磁條標準卡存量達34.42億張,據核算,銀行換“芯”一般要收取3至20元不等的工本費,也有銀行稱,換卡業務最高收費40元。而這筆費用究竟該由誰來買單,迄今仍有不小的爭議。(10月22日《新京報》)
  一張小小的銀行卡,因為安全性的考慮,需要從磁條式升級為芯片式,這本是一件對銀行和儲戶個人雙方都有利的好事,但是卻因為發卡成本的分擔問題而陷入爭議辯駁中。到底這張小小卡片的成本該如何分擔,目前看來,大致有三種看法:儲戶分擔,銀行分擔,銀行和儲戶共同分擔。
  這三種看法中,真正贏得輿論支持的當然是第二種——銀行分擔,理由很簡單:銀行財大氣粗,光是靠壟斷的國債利息和存貸利差就足以分擔制卡的一百多個億的成本,況且是國有的幾大行集體分擔成本,所以不在話下。另外,很多人認為,銀行卡的升級換代,是銀行對安全系統的升級換代,這是屬於銀行內部的技術升級業務,本來就應該是銀行來負擔成本。
  筆者認為有一定的道理,把磁條卡換成芯片卡本來就是銀行為了防範安全風險而進行的技術升級,雖然儲戶在此過程中有機會拿到更安全的芯片式卡片,但是這種安全保障本來就應該是銀行提供給客戶的基本服務,儲戶把錢存在某銀行,實際上就已經和銀行建立了某種契約關係,即“我的錢存在銀行,銀行必須為我的錢的安全負責”,如果出現被倒刷的安全事故,銀行當然要負責,這其實是題中應有之意,根本無需強調,但是這種“天然的契約約定”卻因為銀行卡的一次更換而被重新強調,說白了,還是因為銀行方面在接受充分的“儲戶就是上帝”的觀念熏陶不夠,銀行的市場自由競爭度還不夠激烈,試想,如果我們的銀行都像香港或者國外的移動通訊服務商那樣,有著充分的市場競爭機會,每個銀行都要為招攬更多的大中小儲戶而天天絞盡腦汁,可能銀行卡的發卡成本就不可能會考慮到轉嫁到儲戶身上。
  當然,在銀行隸屬國有的大環境中談充分的市場自由競爭未免有點多餘,就事論事,國內的銀行業沒有面對那麼激烈的市場競爭,所以即使是銀行卡升級這麼小的事情,也不可能會出現銀行方面的利益讓渡,更不可能出現銀行貼錢給儲戶增加卡片的安全強度措施,所以,我們對此需要換一個思維模式,即銀行卡升級,銀行獲得更好的金融安全環境,儲戶也可以通過使用芯片卡使自己的資金安全得到更好的保護,這是屬於雙贏的事情,也就是所謂的利益均沾,既然雙方都得利,那就應該成本共擔。
  從企業管理的角度來說,如果說我們的國有銀行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國有企業,以企業制度運行的話,那麼發卡的成本分攤問題其實完全可以採取第三種方法,即銀行和儲戶共同承擔,但是有一個前提是,採取自願原則——不願意升級使用芯片卡的,繼續用磁條卡,願意升級的,銀行方面把制卡費用公開,然後確定分擔比例,這樣可能公眾接受起來會更容易一些。至於有些人所說的銀行的財大氣粗,這種論調其實略略有點“孩子氣”,需知,無論銀行多麼有錢,至少在管理層面,它還是要按照企業制度運行的,所得收入也是要上繳國庫的,並不是說銀行自己就能說了算隨便開支幾十個億的費用,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銀行和儲戶共擔成本,到底比例怎麼確定,雖然目前沒有什麼定論,但有一點必須明確,銀行要負擔大頭,儲戶擔小頭,銀行不能太貪心,因為在不充分的市場競爭環境下,讓渡一部分利益給儲戶,可能會在將來完全放開市場時贏得更大的市場份額,反之,則容易影響企業形象,失去未來潛在客戶。(王麗)  (原標題:銀行卡換芯,銀行不能貪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p25hpraf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