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柯
  常識告訴我們,越是高雅的藝術,越是經得起歷史檢驗的經典,一開始接觸都有點欣賞不了,要學會欣賞,得靠熏陶。比如芭蕾舞、交響樂,都可以作如是觀。這是洋的,再看中的。以文學為例,先不說《詩經》、《楚辭》,就說唐宋八大家的美文,不通古文,斷不了句子,就夠你懂的。既不懂復不通,欣賞就談不上。
  從不懂到懂,從不會欣賞到學會欣賞,從無意識地懂得知識與道理,到有意識地進學堂接受傳道授業,正是文明的臺階。審美的過程說到底,就是一個從審不懂到審得懂的過程。
  不知從哪一天開始,在很多情況下,我們審美標準降低到令人寒磣的程度:以電視春晚為例,作品必須人人一看就懂,人人一看就笑才能挑大梁。否則,就不能成為春晚的壓軸節目。這其中固然有電視春晚“一寸光陰一寸金”的因素,也有春晚需要營造節日氣氛的因素,但是這些絕不能成為這類表演大行其道的理由。
  雅俗共賞的作品當然好,曲高和寡的作品你也不能說不好。也許正因為有曲高和寡的東西在前面引路,雅俗共賞的作品才能雅得上去。20世紀的雅與俗與21世紀的雅與俗不是一碼事,20世紀的雅俗共賞與21世紀的雅俗共賞也不會殊途同歸。當年在邊區根據地,演員們在黃土高坡上跳一段兄妹開荒大秧歌,唱一口夫妻識字,農民看得懂,百姓聽著樂,但並不妨礙大家將至今還是經典的《黃河大合唱》唱得熱血沸騰。一身粗布軍裝,肚子里裝的是紅米飯南瓜湯,也不妨礙在延河畔拉一曲小提琴。
  人們學習知識,懂得欣賞,不正是從學習不會的東西學起,從看不懂的東西學會看懂的嗎?小孩出生後天生的技能一個是吃奶、一個是躺著,如果不教他學走路,他永遠只會躺著。一個只會躺著吃奶的人,還有多大出息呢?(來源:大洋網)
  (原標題:看點看不懂的東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p25hpraf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